首頁 > 今日阿拉善 > 經濟社會發展

                                          資源優勢與名牌產品

                                             農牧業及農牧業資源

                                                阿拉善自古就是北方歷代少數民族的牧地。因此 “牧笛長歌,氈包輕煙”式的原始畜牧業,一直是歷史上阿拉善的主導產業。漢朝初期,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人侵,在居延筑城并駐兵屯田,開始出現了阿拉善歷史上最早的農業。
                                               
                                          改革外放以來,全盟農牧區普遍推行了草畜雙承包”責任制和家庭聯產責任制,調整了農牧業產業結構,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農牧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在合理利用和保護好天然草場的同時,強化畜牧業基礎建設,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發展生產力為目的,在草業開發上打好基礎,在數質并重上求發展,在農牧結合上挖潛力,在科學技術上要效益,并在調整優化草原畜牧業的同時,大力發展舍飼畜牧業,逐步走出了一條科學養畜、建設養畜的新路子,促進了阿拉善盟畜牧業生產商品化和現代化的進程。為了抗御自然災害,促進全盟畜牧業的穩定發展,國家重點投資開發了腰壩灘、查哈爾灘、巴音毛道灘、陳家井、格林布隆灘、漫水灘、老崖灘、孿井灘、板灘井等“十大灘”大中型飼草料基地,進行農田基本建設,改良土壤,興修水利,推廣優良品種及各種農業科學技術。達到了井、渠、路、林、田、機全面配套,耕、耙、播、收、加工等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半機械化,使耕地面積和糧食總產量持續增長。
                                             
                                          近年來,特別是十五以來,阿拉善盟緊緊抓住農牧區稅費改革、退牧還林還草等大好機遇,積極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大力加快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加大搬遷扶貧開發力度,農牧業經濟快速持續發展,農牧業逐步走上了穩步發展的道路。2003年全盟農作物播種面積達294萬畝,其中,優質專用農作物種植面積8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8萬畝,認證面積4265萬畝,優質小麥、西瓜、玉米、油葵、棉花等大宗農產品產銷兩旺,沙生產業、鹽湖農業迅速發展,鹵蟲半精養面積達3萬畝,人工精養面積達2750畝,鹵蟲毛卵產量達95噸,溫室大棚達1100座606.5畝,無公害綠色瓜菜暢銷北京、上海、銀川、蘭州等十多個城市。2003年牲畜總頭數達到188.51萬頭(只),草原建設總規模達到886.02萬畝。全盟現有草場面積12.7萬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場9.15萬平方公里。有世界知名的阿拉善白絨山羊和阿拉善雙峰駝,是我國重要的白絨山羊生產基地和駱駝育種基地。
                                              阿拉善盟由于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一年中晴天多,陰雨天少,大氣透明度好,空氣干燥潔凈,太陽輻射強度大,日照時間長,光能資源豐富,全年日照時數在2900—3450小時之間,非常適宜發展制種和無公害綠色農業。這里有宜耕土地300萬畝以上,目前僅開發利用了30萬畝。特別是孿井灘引黃灌溉工程的實施,為發展生態農業展示了廣闊的前景。有較為豐富的地下水,總儲量近16億立方米,可開采儲量近10億立方米。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