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阿拉善 > 獨特文化

                                          “小北京”定遠營

                                               定遠營(現稱巴彥浩特)是阿拉善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盟府和阿拉善左旗旗府所在地。它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九年(1731)清政府饋贈定遠營為阿拉善和碩特旗札薩克多羅郡王阿寶的駐地,故又俗稱為王爺府,因當時城平面呈臥牛形狀又別稱“臥牛城”。
                                             
                                          定遠營城池依山取勢,東高西低。原來的城墻大部分為夯土筑成,上端用青磚砌成,并留有打仗用的垛口。城池周長三里三,建有南門、東門兩座,西北隅有城樓,北城墻居中建有一座關帝廟,南城門外建有一條商業街(今巴彥浩特南大街)。 
                                              城內街道巷舍排列有序,甚為整齊,城中有王爺家廟(延福寺)、城隍廟、財神廟,王爺近支、旗下官吏、上層喇嘛所住房屋及商肆店鋪等均位于城西北部。
                                             
                                           定遠營傳統民居建筑的布列形式具有井坊制特點,縱為街頭橫為巷,院落依次并列橫排,座北面南各院基本形狀相似但工藝做法差異較明顯,體現了地位和經濟的不同。傳統民居根據本地區自然氣候因素,形成了厚墻平頂,典雅的裝修設施,配套的四合院式組合,既有西北特有的寧夏式傳統民居保暖、簡潔的特征,又有北京四合院裝修華麗的特色,而最為壯觀者首屬王府及延福寺。
                                             位于城內中東部的王府建筑群,完全依據《大清會典》郡王府等級營造,縱深三進,分三路橫向布列,中路為札薩克辦公之所,其等級為王府群級建筑中最高。東路為王爺福晉起居生活之所,西路為倉廩后勤執事所用,王府東側依山而建王府花園。
                                               定遠營南城門與之相對的大道,跨越三道河溝,相當于定遠營的外城,它是后來定遠營商業發展區段,沿街的店鋪全部是明清京城風格的建筑,店鋪后面的院落也完全是北京四合院式建筑。

                                          定遠營城的建筑,是阿拉善和碩特蒙古族及定遠營鎮區發展進步的一個標志。從生產生活方式上講,它標志著阿拉善和碩特蒙古族從游牧走向定居的轉變;從經濟發展上講,它標志著定遠營鎮區從單一的畜牧經濟開始向商業經濟轉變;從文化上講,它標志著定遠營鎮區從游牧文化向都市文化的轉變。

                                          而促成這種轉變的決定性因素有二,一是滿清與蒙族的聯姻,二是定遠營城的建立。滿蒙聯姻,是滿清王朝控制籠絡蒙古各旗的一種普遍策略,但滿清王朝與阿拉善和碩特蒙古的關系又格外親密。在阿拉善九代十王中就有八代九王,即從第二代旗王阿寶開始,到最后一代親王達理札雅,都與滿清皇室結親,堪稱世代聯姻。有史料可查證的有29人次的聯姻嫁娶,其中僅娶回皇室各親王、郡王、公、及貝勒的公主就有12人。這對49旗之外的特別旗而言,實屬殊例。這種聯姻,打開了阿拉善旗對外開放的渠道,直接的后果就是引進了先進的京城文化,帶來了京城先進的技術、工藝、生活方式和文化信息,啟動了定遠營自身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末代王爺達理札雅,自幼在北京長大,接受了“五四”新文化思想的影響,比歷代王爺都顯得開明、進步。襲位后銳意改革旗政,保境安民,發展經濟,興辦教育,在政治風云急劇變幻的歷史時期,巧妙周旋于地方軍閥和國民黨政府之間,在其執政的十八年中保持了定遠營地區的繁榮興盛,最后于1949年9月23日順應歷史潮流,宣布與國民黨政府脫離關系,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使阿拉善得以和平解放。自此,阿拉善旗結束了252年的封建王公統治,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這一壯舉成為阿拉善旗歷史上的一個亮點。

                                          定遠營內聯銀川,外接漠北,西通新疆,處在朔方保障、沙漠咽喉這樣一個西北戰略要塞的位置上,是商貿交通的要道。定遠營城的建立,聚集了人口和經濟,方便了往來商貿運輸,吸引了商賈客戶入住,有力地促進了商業經濟發展和商業文化的興起。據史料記載,這里集中了甘肅、山西、寧夏、綏遠、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的客商,往來頻繁,輸進糧、茶、酒、煙、糖、棉、布匹、絲綢等,輸出皮、毛、肉、蓯蓉、甘草等。當時的定遠營城內外有大小商店百余家,可見當時商業之繁華。

                                          定遠營城始于清代,興盛于民國。世代與皇室聯姻和王府的營建,為它的產生發展提供了文化和物質上的條件,最終形成了定遠營以建筑為表征,以商貿為基礎,以文化為內涵這樣一個對封閉落后的西部少數民族地區來說特有歷史景觀,定遠營因此獲得了塞 外“小北京”的稱號。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